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
在此之外,為促進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再額外對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搞大水漫灌,注重定向調控,兼顧內外平衡,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表示
降準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此次降準釋放多少資金
此次降準釋放長期資金約9000億元,其中全面降準釋放資金約8000億元,定向降準釋放資金約1000億元。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的法定準備金率為6%,是金融機構中最低的,已處于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準不包含這三類金融機構。
降準是否意味著穩健貨幣政策取向發生改變?
此次降準與9月中旬稅期形成對沖,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仍將保持基本穩定,而且定向降準分兩次實施,也有利于穩妥有序釋放資金。因此,此次降準并非大水漫灌,穩健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
此次降準如何支持實體經濟?
此次降準釋放資金約9000億元,有效增加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的資金來源,還降低銀行資金成本每年約150億元,通過銀行傳導可以降低貸款實際利率。定向降準是完善對中小銀行實行較低存款準備金率的“三檔兩優”政策框架的重要舉措,有利于促進服務基層的城市商業銀行加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這些都有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央行此次降準對樓市有什么影響?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政策加大對經濟大環境的扶持,會對房地產周邊有所利好,進而提振樓市信心,但其本質并不是為了放松樓市調控,對樓市的利好影響也會表現得比較溫和。在“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政策基調下,未來幾個月的房地產信貸政策仍將趨嚴。
在業內人士看來,降準落地對房地產行業的利好作用很有限。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此前曾表示,若降準落地,或使樓市稍微改善,表現在量價方面略有反彈。
降準是什么意思?和降息有什么區別?
所謂降準,就是降低存款準備金,那么問題來了,什么是存款準備金?
簡單來說,存款準備金是指,銀行要將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給銀行來保管,作為準備金,而存款準備金占銀行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準備金率。央行要求銀行上交存款準備金是為了防止商業銀行盲目放貸,導致銀行沒有充足資金兌現儲戶的存款。
舉個栗子,降準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準備金率為20%,那么銀行每收進100元存款,就要上交20元給央行作為存款準備金,剩下的80元才能去放貸。如今,存款準備金率下調0.5個百分點后,那么銀行可以放貸的金額就可以變為80.5元了。
央行降準是為了釋放銀行業的流動性,讓市場上的錢多一些,根據2014年底銀行數據進行粗略測算,央行降準后,銀行釋放的基礎貨幣約在6000億元左右。
那么降準和降息有什么區別呢?
降息是降低銀行的貸款利率,沒有增加市場資金量,但可以改變資金的投向。其主要是為了鼓勵企業的投資行為,但不一定代表貨幣流通量就會因此增加。降息主要有兩個作用:1、通過降低央行存款回報,讓錢進入銀行之外的市場,提高交易活躍度;2、可以降低貸款的成本,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所以簡單的來講,降準是投放流通貨幣,降息是鼓勵投資。